處眾


 《星雲法語》


〈處眾 〉

        俗話說:「獨梁難撐大屋」、「獨木不成林」,凡是單獨的、單一的,力量單薄,很難有所發揮,必須集合起來、團結一起,力量才會大。而要發揮力量,必須先學習如何在大眾中與人團結、與人和諧,處眾之道就很重要了。有以下四點意見:

        第一、看人要有平等心:古代社會中男尊女卑,現代社會裡提倡兩性平等;過去尊崇老闆為大,現在講究顧客至上。時代在改變,居上位者,不再是權勢驕貴,居下位者,也能擁有尊嚴。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,即提出佛性平等,倡導生佛平等,身為僧團的導師,從不以先覺自居,甚至以身作則,為有病比丘洗滌衣履,給失明弟子穿針縫衣,處處樹立和樂、平實、平等的風範,給我們學習、效法。

        第二、待人要有慈悲心:一般人心裡只有自己,想到的都是自我的利益,對我有利就接受,對我不利就排除。這種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,很難與大眾融和相處。想要讓別人認同,心中要常懷慈悲,替人著想,視別人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,別人也會把你當作自己人。

        第三、教人要有尊重心:人人希望活得有尊嚴,希望獲得別人的重視,自己卻往往忘記要尊重別人。好比有人在教人時,他的立意雖好,態度卻趾高氣昂,如何讓人接受呢?有則趣譚,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各有其用,都不服氣無用的眉毛長在最上面,眉毛為了平息紛 爭,願意往下移,移來移去,怎麼看都不順眼,只有再讓它回到最上面,才像個人。每個人都有其尊嚴,發揮的作用,能尊重他、愛護他,教人也才有功德。

        第四、利人要有喜捨心:做人最可貴的是能利人,譬如參加社會公益活動,服務人群,甚至響應環保,參與賑災,擔任義工等等。利益別人時,要有喜捨的精神,不求回報、不求感謝,心才不會執著、患得患失,才能真正發揮生命的價值,為人間帶來溫暖,為社會帶來光明。

        菩薩實踐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四攝法,所以能攝受眾生,而我們要處眾和諧,以上這四點,是立身行己的好方法。

第一、看人要有平等心。

第二、待人要有慈悲心。

第三、教人要有尊重心。

第四、利人要有喜捨心。

留言